查看原文
其他

唐驳虎:都在说雄安新区,我来谈一些干货吧(中)

2017-04-05 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

核心提示:今天,网上资料上还千篇一律地写着湖面面积366平方公里,于是诸多媒体用计算器算出来得出所谓的相当于60个西湖水面;但实际上,这些年,真实的湖面只有三分之一。


作者 /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唐驳虎


在顶层的战略设计确定之后,如何建好雄安新区?两天之后,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两位高层人士终于发声。


细度他们谈话的关键词,就会发现聚焦在“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之上。


本篇就来先谈谈生态与交通,为何将他们放到如此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


  • 白洋淀是怎样一片水域


一瞬间,雄县、容城、安新一下子名躁天下,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这三个河北小县城的名字的确是第一次听闻。不过在其南边的白洋淀,相对来说知名度就高很多了。



这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芦苇湿地风光秀美,被称为“华北明珠”、“北国江南”。


而相对于地方性的观光旅游,它真正能超出区域的知名度,是在革命文学领域。抗战时期的水上游击历史,催生了孙犁的《荷花淀》,穆青的《雁翎队》,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这些红色文学作品。


但真正脍炙人口的,是因影视而出名的徐光耀《小兵张嘎》,浪里来浪里去的嘎子和他的伙伴们,已成为几代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某种意义上,张嘎子就是白洋淀的“形象代言人”。戏剧风趣引人的情节使得大部分人初步见识了白洋淀,但依然未能全面了解它。


这里是因海河诸多支流汇流而形成的平原洼淀。所谓“洼”,就是凹陷的地方;所谓“淀”,就是浅的湖泊。 


地质考古发现,近一万年以来,随着气候变化、海水入侵、河流改道、人为干预影响等原因,白洋淀这片水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兴起、扩张与收缩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正好是燕赵两国的分界线,燕北赵南,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千余年后,这里又变成宋辽分界屯兵的边防。


1517年,白洋淀水区上游的决口,形成九河入淀之势,其势犹如“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而在其周边,还分布着诸多小淀与草本沼泽型湿地,构成了水面和园田相间,沟河交错的特殊地貌。



在半干旱的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突出,白洋淀这片水域的确是稀罕的湿地资源。


但几十年来,白洋淀却面临着生死危机。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上游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汇入白洋淀的9条河流来水量大减。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白洋淀的年入淀水量为10亿立方米,湖面约560平方公里。到了八十年代仅为2亿立方米左右,而蒸发量就有2亿立方米。


这就使得1983年至1988年连续5年干淀,湖面几乎消失,渔民改当了农民,村庄只能打井开采地下水过活。



这些年来,水利部和河北省每年都要花上几千万元,以每立方水好几毛钱的费用,跨流域从其他水库调水补给白洋淀,才避免了白洋淀完全干涸的命运。


今天,众多网上资料上还写着湖面面积366平方公里(媒体用计算器算出来的所谓的60个西湖水面);但实际上,这些年,真实的湖面基本维持在80-120平方公里左右(20个西湖水面),水深维持在0.5-1米左右,蓄水不到1亿立方米。



特别是平时都把水存在上游水库,水深维持0.5米低水位运行,既能有效防止干淀又能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民众基本生存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保证夏季旅游高峰的景观用水。


  • 工程手段拯救白洋淀


有人会问,不是有南水北调么?放水啊?


南水北调是经过保定西边的太行山麓,但1400多公里的南水北调主干渠,引来的是长江流域高品质的饮用水,成本也很高,河北段的调水价近每方一块钱。


你舍得把自来水往湖里灌么?



当然,南水北调年均分配给北京9亿立方,河北近30亿立方的水量,其中保定分到5.5亿立方。这样就可以置换出一些原先的本地用水,来补给白洋淀的生态水。


实际上,在南水北调的有力替换下,最近几年,从调水济淀的水量已由原先的每年5000万方左右,增加到1亿方以上。


这样,白洋淀水位逐年增加,平均水深逐渐增加到2米左右,雨季时甚至能达到3米,蓄水超过3亿立方。



另外,2015年底,还新开工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这项工程,将从400多公里外的河南濮阳,调来黄河水,保持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在更高水平上良性循环。


与想像不同,由于调水线路相当一部分可以利用海河复杂的水系,工程量并不太大,总投资42亿元,预计今年主体完工,具备通水运行条件。


按规划,工程建成后,每年大约向河南农业灌溉供水1.17亿立方米,向河北农业灌溉供水3.65亿立方米,向白洋淀生态补水2.55亿立方米。(其中净入淀水量约为1.1亿立方米)。



这下一来,东西两路联动,白洋淀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状态、干涸消失的危机应该是过去了。


而在这个春天,白洋淀又迎来了“雄安新区”的千古机遇。也许有人会问,湖面会不会进一步扩大?恢复到理论上的数据?更加气魄壮观?



笔者认为应该没有必要,白洋淀像一个又大又浅的“汤盘”,渗透和蒸发量大。湖面扩大则蒸发量更大,过于浪费。


毕竟整个华北地区都处于缺水的状态,其他地方也需要生态和生活用水啊。说的是京津冀均衡协调发展,而不是一方独大嘛。


预计未来白洋淀水面稳定在150平方公里,水深2-3米,就能给雄安新区提供一个相当优质的自然环境了。



  • 水是生命之源


而未来至少几百万人口雄安新区的饮用水源,则可能需要通过新建南水北调分渠,专门供给。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背景,可能是很多人难以直接体会的。


相对全国人均2000立方米以上、南方地区更是远远超出的水资源占有量,河北的人均水资源总量仅有300多立方米,和以色列的缺水程度相当。至于北京,就只有100多立方了……


因此在有南水北调之前,北京长期依赖同样缺水的河北供水补给,才能维持城市功能运转。


这样,就能理解到年调水95亿立方的南水北调是一项多么重要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了吧。否则华北地区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最终走向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大大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的生态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如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的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年平均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视远景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年引水量更加充沛,至少达到260亿立方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在白洋淀地区建一座全新的、逐水而居、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兴生态城市,是绝无可能的。


所幸,从2014年底开始终于有了。这是现代技术条件才能创造出的环境,也是为何现在才能启动的原因。


水乡水景和充足水源相得益彰,这在华北地区是相当值得珍惜和呵护的。



也正如徐匡迪所说的,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白洋淀生态修复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


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重点要优化京津冀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环境治理标准。


  • 交通是经济命脉


按文件的描述,选择雄安新区的一个原因,是这里“交通便捷通畅,现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



摊开地图,我们发现这片区域的公路交通夹在G4京港澳高速和G45大广高速之间,铁路交通也正是夹在京广和京九两条南北主动脉之间。


在东西横向的联系,公路有G18荣乌高速,铁路则有2015年底经历了多年波折终于开通的津保快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



这是一条重要的联络线,在容城北设有白洋淀站,雄县北设有白沟站。



但这够了么?显然对于未来高等级的雄安新区来说远远不够,缺乏与北京的直接联系。



我们摊开已有的交通规划,就会发现有一条叫做“廊涿固保”的城际铁路即将开工,这是一条复杂的双Y型铁路,时速200-250公里,它将连接起北京南部与河北的多个节点城市,当然也包括白洋淀地区。



它将斜向穿越这一地区,设有白沟站、容城站、白洋淀城际站,并连接起保定和紧邻北京的固安,并且通往重要的北京新机场。


但是,出于种种复杂的考虑,“廊涿固保”与之相连的其他未来城际铁路网,并未直接连接北京主城区,而是将走向导向了北京正在兴建的通州副中心。



这在去年京冀地方政府交通部门制定规划的时候,的确是精心考虑的。


但在现如今,高层确立的“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未来要是雄安新区与北京主城区没有直接的高速交通连接的话,也太不方便了吧?



无需忧虑,还有后手。


在雄安新区东北方向,另一条暂时名为“京霸城际”的铁路也即将开工。



看上去,它似乎也是一条为北京新机场配套的城际铁路,但它不仅连接起新机场,还连接起北京西站。要把它延伸过来么?


当然会,而且必定会。而且,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的真实身份还远不止城际铁路,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身份。



它其实是另一条高速铁路主干线——京九高铁的起始段。


未来,它还将大致沿着既有京九普速铁路的走向,一路向南,通往霸州、衡水、聊城、商丘、阜阳、九江、南昌、赣州、惠州,直抵深圳,成为又一条南北高铁主动脉。


  • 历史的动荡与变迁


实际上,在修建京广铁路以前,从北京向南,经过雄县、河间府、冀州、大名府,跨黄河到达河南开封府;从开封向南,到陈州,过淮河和大别山,抵达长江岸边的武汉三镇,进而通往湘赣粤桂,一直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大通道。



雄县东南的瓦桥关,及其东北的益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口)”,正是南北大通道上重要的关隘,宋辽两国曾在此多次交战。


到了清末,由于当时难以在黄河游荡河段架桥,这也造成京九通道的建设比京广晚了近一个世纪——于是短短几十年内,因铁路的巨大影响,郑县实现了对开封的逆袭,一个小村石家庄一跃而起最终替代了保定,华北冀豫两省的省会核心都发生了变迁。


这才构成了我们今日熟悉的华北地理格局与交通轴线。


高速铁路网——蓝色新线,红色待修,黄色规划


与此同时,由于京沪铁路的影响,白洋淀东南方向,曾经的“京南第一府”,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四大名府河间的地位也被沧州取代。


一个个水旱码头黯淡消失了,京九中段平原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洼地。


而新的京九高速铁路沿线延伸重要的一站,必将是雄安新区。



预计它出霸州站后将拐向西南,在安新县东南方向设立雄安站。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九高铁在这北端一段,将成为雄安新区——新机场——北京主城100公里距离上便捷连接的通道。


北京新机场不仅是机场

还将成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的轨道交通枢纽节点


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硬条件。至于未来会不会又新增什么别的城际联络线、高速公路,只能说,可能性很大。


  • 产业和人口导入是核心关键


生态很重要,交通要先行,但最终构筑起一座城市的,还是产业和人口。那么,在最后的下篇,会根据现有的资料,展望一下大家最好奇、最核心的问题: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会是什么样?



往期阅读:



点它▼发表你的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